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CBA篮球 CBA篮球
乒乓球改革
zmhk 2024-05-21 人已围观
简介乒乓球改革 乒乓球改革的今日更新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它反映了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今天,我将和大家探讨关于乒乓球改革的今日更新,让我们一起感受它带来的高品质生活。1.乒乓球改革的趋势及革新发展史2.国际乒联历次规则修改3.为什么乒乓球
乒乓球改革的今日更新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它反映了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今天,我将和大家探讨关于乒乓球改革的今日更新,让我们一起感受它带来的高品质生活。
1.乒乓球改革的趋势及革新发展史
2.国际乒联历次规则修改
3.为什么乒乓球比赛是用赛璐珞球改革?
4.乒乓球是什么时侯改40MM的?是谁提意改的呢?
5.兵兵球尺寸每一次演变带来的影响。
乒乓球改革的趋势及革新发展史
乒乓球比赛规则的不断变化,推动了乒乓球技术的变革和发展。在2001年和2003年47届团体,单项世乒赛上,国际乒联对比赛规则做出了重大改革:比赛用球的直径由38mm增加到40mm,每局分数由21分该为11分,以及无遮挡发球等,并决定此规则从2001年9月1日开始实施。虽然规则的修改较为简单,但对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却产生巨大的影响。
1、乒乓球新规则的演变过程
运动竞赛规则的修改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改进和提高技术,二是可以打破平衡,从总体上促进该运动项目的发展。历史地回顾世乒赛走过的路不难发现这一规律。
第36, 37届世乒赛,中国队在两届的14项比赛中获得13项冠军;参加团体赛的18名运动员中,使用长胶,生胶和两面不同性能球拍的运动员有6人。欧洲运动员对中国和朝鲜等国运动员这种打法和球拍很不适应,提出了要求改变规则的呼声。因此,在第37届世乒赛期间召开的第37届国际乒联大会上对1981-1983年国际乒联手册中的乒乓球规则进行了修改:球拍:从1984年1月起,不管球拍两面的覆盖物性能是否相同,球拍的两面均必须是两种明显不同的颜色;发球:限制运动员背对手或使对手看不见其发球动作;在发球时不允许运动员跺脚。并在第38届国际乒联大会上再次明确:球拍两面不管是否覆盖物,必须是一面红色,一面是黑色。
3、规则改革对乒乓球技术产生的影响
为了抑制中国人在乒乓球项目上的绝对优势,国际乒联在欧洲人的倡导下实行了新规则。在47届世乒赛单项比赛中,以瑞典名将瓦尔德内尔为代表的上个世纪的"遗老"们早早被淘汰出局;由波尔,萨姆索诺夫,庄智渊驾驶的"三驾马车"被掀翻在八强之外;而近乎"失传"的削球技术重新充当了"杀手"身份;旨在抑制中国人的新规则却使欧洲人频频翻船……。在本届世乒赛上,比欧洲人更快适应新规则的中国队,仍然是实施新规则后第一次世界大赛的绝对赢家。西方人希望以新规则的紧箍咒束缚住中国人,中国队却以东方人的智慧一一找到了化解之法。由此我们应辩证地认识规则的修改,其影响也是正负两方面的。
(1)比赛改用大球使比赛更具有对抗性
比赛用球的直径由原来的38mm增加到40mm。由于比赛用球增加了2mm,球的旋转速度明显下降,这对我国选手尤为不利,特别在发球上。发球的旋转变化莫测历来是中国选手的优势,是制胜的重要法宝之一。如今随着球的变大,旋转力的下降,加上无遮挡发球规定,发球制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大球的使用对我国的选手影响很大。当然,比赛用球的改变使比赛更具有对抗性,同时也提高了竞赛的观赏性。使用大球,使运动员击球的速度相对减慢,使比赛的来回球增多,一般情况下,难以一拍置对方于死地,比赛更加激烈,精彩,以前那种几板攻球打死对手的局面明显减少了,这无疑提高了比赛的观赏性。比赛的对抗性增强,队员要练就扎实的基本功,灵活多变的打法,灵敏反应及快速的脚步移动和持续搏杀的能力,才能掌握比赛的主动权。
(2)比赛实施11分制使比赛结果的偶然性增大
现今的乒乓球比赛给人的突出感觉是比赛冷门不断,比赛胜负难以预测,许多比赛的结果具有较大的偶然性。这既反映了各国球员水平不断提高,相互实力更加接近,也体现了新规则所产生的影响。本届比赛最大的特点是:11分制使以往21分制那种鲜明的局面划分和战术组合不再明显,胜负结局往往在瞬间发生转变。强弱之间差距不再明显,决战时刻屡屡出现,许多名将纷纷被这种迅速逆转的局面拉下马,而更多的新人则借助新规则一战成名。尽管11分制相比21分制不能充分体现乒乓球的技战术内涵,但缩小选手之间的差距,使比赛更具悬念,更加精彩,却在另一方面增强了比赛的魅力,赋予了乒乓球运动新的机遇。
21分制的比赛中,由于比分相对较多,一局换发球有5次发球的机会,在比赛中一般是前10分运动员之间往往会处于适应,摸底的过程;11分制则由于比赛减少了10分,相互之间已没有更多的机会相互摸底,这要求运动员要尽快进人比赛状态,控制对方,打好开局。而且两球一转换的发球规则,大大削弱了以发球强攻型选手的发球威力和抢攻得分能力。我国运动员在发球强攻战术上创造了多种技术,在世界大赛中屡见成效。21分制时期,前2个发球是摸清对手底细的试探性发球,后3个发球则使用绝招。而11分制只有2球的机会,这无疑打破了队员固有的发球强攻模式,削弱了发球的攻击力和破坏力。这对我国以强攻型选手和发球抢攻能力较强的运动员是一个制约。
11分制的实施对比赛的技术风格产生了影响,容易使运动员产生求稳的思想,尽盆减少自己的失误,但这种打法进攻力差,得分机会也很少。希腊的格林卡,这位老将是11分制的受益者,改11分制后,他这种打法凶狠,特长明显的运动员一下就占了上风。由于大球的使用,那些攻球力大,冲击猛的选手占了较大的优势;而发球规则的修改又使那些以发球抢攻技术型的运动员威力大大减低。相对而言,稳扎稳打,各种技术全面的运动员优势更加明显。针对11分制,无论那一类型运动员,都有必要重新整合自身的优势,力求比赛稳中凶,凶中有稳,敢打敢拼,要求原来"技术型"和"实力型"打法的技术风格必须有机的结合。
11分制的比赛平均局点相对更多,同时,也使胜负的偶然性增大。局点的增加,使比赛更加激烈,更具观赏性;局点的增加,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如何处理关键球的次数也相应增加,这无疑对运动员的技,战术及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胜负的偶然性增大,中国队的教练余承刚就这问题归结为两个原因:一是从21分到11分足足减少了10分,比分的减少,这必然影响到结果;二是发球由连续5个发球该为2个发球,高手落后时缓冲的余地小了。过去在关健时刻轮到自己发球时,高水平选手可以把5个发球加以战术组合,通过变化多端的发球变换战术,扩大优势或者追上对方。现在两个发球几乎就没法组合。
(3)新发球规则产生新变革
所谓新发球规则,也就是当球与球拍接触时,发球员或他的双打同伴身体的任何部位和衣服,都不能在球网以及两侧网柱顶端与球进行连线所形成的虚拟三角形之内或上方,一"上方"的高度,以不会挡住接发球员的线为限。新发球规则的实施,使得乒乓球技战术发生了大变革开有针对性的策略。
为适应这一情况我们应从两方面:一是重建发球抢攻体系。建立新的发球套路应尽量不破坏原有的发球体系。以马林为例,由于新发球规则的限制,马林的低抛转不转发球就不能发了,只能改用高抛发球,以高抛转不转发球为主,由于发球质量下降,马林的发球抢攻就要以抢拉上旋球为主,抢冲底线长球和半出台球为辅。二是培养快速,凶狠主动接发球的意识。由于发球质量下降,接发球减少了摆短的使用,而是利用速度将对手逼向中台,从而自己能在中近台形成主动发力相持局面,其中庄志渊正手暴挑,吴尚垠的反手快撕,波尔上手一板高吊的质量和相持中节奏,路线的控制尤为突出。相反,我国运动员在主动接发球意识上不够凶狠,果断,第一板上手不愿发力,总想稳几板,后面再打实力球。结果一招先失,全盘被动,从而导致兵败釜山。
国际乒联历次规则修改
1、限制参赛人数:1999年,国际乒联将世乒赛参赛人数上限减少为男单、女单、混双7人(对),这样中国人在这三个项目上就不可能包揽八强,男双和女双则为三对,这样中国不可能包揽四强,降低了中国队拿奖牌的可能。2、小球改大球:2000年,国际乒联开始将38mm的小球改为40mm的大球,这样能使球速降低,限制中国队的快攻打法。
3、改变发球规则:2001年,国际乒联将规则修改为每两球换发一次,限制中国队多变的发球。同年,将发球改为无遮挡发球,限制中国前三板的威力。
4、改变计分规则:2002年,国际乒联将5局3胜制,每局21分的赛制,改为7局4胜制每局11分赛制,增大比赛的偶然性。
5、改变抽签制度:2004年后,国际乒联和奥委会开始在赛制上限制中国队独霸的局面,以增加比赛的观赏性。雅典奥运会对抽签制度进行了改革,男双和女双比赛中同一代表队的两对选手必须抽进同一个半区,这样中国队就无法包揽金牌和银牌。
6、一再限制参赛名额:2008年,国际乒联又对“海外兵团”进行限制,限制了运动员通过改变注册队伍,更换国籍来获得国际比赛资格,避免乒球成为华人选手一家的天下。到了2009年,又再一次减少各队奥运会单打比赛名额上限,将3人减少为两人,这也就造成了本届奥运会,中国女单只有丁宁和李晓霞出赛的局面。
7、限制球拍版面颜色:1984年1月,国际乒联关于“球拍两面覆盖物颜色必需不同”的规定正式生效。
8、增高球网:2016年3月世乒赛期间,国际乒联又通过一项新规,那就是瑞士乒乓球协会提出的将球网增高的建议。国际乒联主席维克特承认,目前有关部门已经就此展开测试。
东方体育-中国有哪些运动员因为过于强大,而改变运动规则的?
为什么乒乓球比赛是用赛璐珞球改革?
1、小球改大球 开始实施时间:2000年10月1日 规则修改内容:将原为39毫米大的乒乓球改成40毫米。 新规带来影响:球体变大后比过去软,速度减慢,增强了比赛回合和观赏性,有利于力量型选手。 新规则实施后首个大赛冠军:马琳。2000年奥运会后,在扬州举行的男乒世界杯,首次采用大球,无缘奥运、在家苦练的马琳获得大球时代的首个冠军。悉尼奥运会男单冠亚军孔令辉和瓦尔德内尔小组赛双双折戟。 2、21分改11分 开始实施时间:2001年9月1日 规则修改内容:由原来每局21分,缩减到每局11分。 新规带来影响:局分减少后,比赛时间缩短,有利转播,比赛偶然性增加,有利于实力较弱的选手爆冷。 新规则实施后首个大赛冠军:张怡宁。2002年8月,第六届女乒世界杯在新加坡举行。在王楠缺席的情况下,已对新赛制适应一年的张怡宁在决赛战胜队友李楠卫冕世界杯冠军。 3、实施无遮挡发球 开始实施时间:2002年9月1日 规则修改内容:运动员在发球时,将不得用身体及手臂挡住出手瞬间的动作状态。 新规带来影响:减少直接吃发球比率,增加比赛回合数,对发球和前三板较弱的选手有利。 新规则实施后首个大赛冠军:波尔。2002年10月,男乒世界杯在济南举行,波尔在决赛中战胜孔令辉登顶。 4、禁用有机胶水 开始实施时间:2008年9月1日 规则修改内容:全面禁止用含有机挥发物的溶剂胶水粘球拍,代之以无挥发物的水质胶水。 新规带来影响:禁胶有利于球员身体健康,但会减少球拍胶皮的弹力,使球速进一步减慢,使胜利天平继续向力量更大选手倾斜。 新规则实施后首个大赛冠军:李晓霞。本届世界杯,北京奥运会女单冠亚军张怡宁、王楠双双缺席,另外两名四强选手郭跃与李佳薇也表现不佳。而无缘奥运会、得到充分适应时间的李晓霞重复了马琳2000年的故事,成为无机时代的第一个王者。 双打改团体反海外兵团颁布禁胶令限参赛人数规则要点等等改革。在这就不一罍述了。现在附一份乒乓球规则 发 球 (1)发球开始时,球自然地置于不持拍手的手掌上,手掌张开,保持静止。 (2)发球时,发球员须用手将球几乎垂直地向上抛起,不得使球旋转,并使球在离开不执拍手的手掌之后上升不少于16厘米,球下降到被击出前不能碰到任何物体。 (3)当球从抛起的最高点下降时,发球员方可击球,使球首先触及本方台区,然后越过或绕过球网装置,再触及接发球员的台区。双打中,球应先后触及发球员和接发球员的右半区。 (4)从发球开始,到球被击出,球要始终在台面以上和发球员的端线以外,而且不能被发球员或其双打同伴的身体或衣服的任何部分挡住。 (5)在运动员发球时,球与球拍接触的一瞬间,球与网柱连线所形成的虚拟三角形之内和一定高度的上方不能有任何遮挡物,并且其中一名裁判员要能看清运动员的击球点。 击 球 对方发球或还击后,本方运动员必须击球,使球直接越过或绕过球网装置,或触及球网装置后,再触及对方台区。 失 分 (1)未能合法发球; (2)未能合法还击; (3)击球后,该球没有触及对方台区而越过对方端线; (4)阻挡; (5)连击; (6)用不符合规则条款的拍面击球; (7)运动员或运动员穿戴的任何物件使球台移动; (8)运动员或运动员穿戴的任何物件触及球网装置; (9)不执拍手触及比赛台面; (10)双打运动员击球次序错误; (11)执行轮换发球法时,发球一方被接发球一方或其双打同伴,包括接发球一击,完成了13次合法还击。 一局比赛 在一局比赛中,先得11分的一方为胜方;10平后,先多得2分的一方为胜方。 1.1.5 一场比赛 单打的淘汰赛采用七局四胜制,团体赛中的一场单打或双打采用五局三胜制。 次序和方位 (1)在获得2分后,接发球方变为发球方,依此类推,直到该局比赛结束,或直至双方比分为10平,或采用轮换发球法时,发球和接发球次序不变,但每人只轮发1分球。 (2)在双打中,每次换发球时,前面的接发球员应成为发球员,前面的发球员的同伴应成为接发球员。 (3)在一局比赛中首先发球的一方,在该场比赛的下一局中应首先接发球,在双打比赛的决胜局中,当一方先得5分后,接发球一方必须交换接发球次序。 (4)一局中,在某一方位比赛的一方,在该场比赛的下一局应换到另一方位。在决胜局中,一方先得5分时,双方应交换方位。 间 歇 (1)在局与局之间,有不超过1分钟的休息。 (2)在一场比赛中,双方各有一次不超过1分钟的暂停。 (3)每局比赛中,每得6分球后,或决胜局交换方位时,有短暂的时间擦汗。 竞赛方法 已经举办过的5届奥运会乒乓球比赛,竞赛方法大同小异,但均不完全相同,主要是采用分组预选和单淘汰加附加赛或排名淘汰赛加附加赛的方式。 第29届奥运会乒乓球竞赛方法是: 团体赛——第一阶段,将男女各16支队伍分为4个小组进行单循环赛。第二阶段,获小组第一名的队通过半决赛和决赛,产生团体赛的金牌和银牌。获小组第二名的队只能争夺铜牌。通过小组第二名之间的对抗,获胜的两个队和半决赛失利的两个队进行铜牌的半决赛和决赛,产生团体赛的铜牌。 团体赛的形式是: (1)五场三胜制。一、二、四、五场为单打,第三场为双打。 (2)一个队由三名运动员组成,每名运动员出场2次。 (3)比赛顺序是: 主队 客队 第一场 A —— X 第二场 B —— Y 第三场 C+A或B —— Z+X或Y 第四场 A或B —— Z 第五场 C —— X或Y (4)在打完前两场比赛后再确定双打运动员的出场名单。 (5)A或B及X或Y如果参加了双打比赛,就不能参加后面的单打比赛;不参加双打比赛的运动员才可以参加后面的单打比赛。 单打比赛——采用与第28届奥运会相同形式的排名淘汰赛加铜牌附加赛。如果团体赛的名额用不完再分配给单打,使男女单打人数超过64人,将增加一轮预选赛。(来源: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乒乓球是什么时侯改40MM的?是谁提意改的呢?
2000年2月23日,国际乒联特别大会和代表大会在吉隆坡通过40毫米大球改革方案,决定从2000年10月1日起,使用直径40毫米、重量2.7克的大球,从而取代38毫米小球。乒乓球单人比赛原来一般采取三局两胜或五局三胜制(每局21分)。从2014年7月1日开始,乒乓球国际比赛将启用全新的、以高分子聚合物为原料的新塑料球,用以替代沿用了123年的乒乓球制造原料——赛璐珞 。
2016年6月30日之前,赛璐珞和“新材料”两种乒乓球可以在市场上同时合法销售。2016年7月1日开始,赛璐珞球将全面退出历史舞台
扩展资料:
专业赛事
1、奥林匹克运动会乒乓球比赛(Table Tennis Match in Olympic Games)由奥林匹克理事会,国际乒联办的乒乓球比赛。
2、世界乒乓球锦标赛(World Table Tennis Championships)。
第1届于1926年在伦敦举行。
3、世界杯乒乓球赛(World Cup Table Tennis Tournament)。
也称“埃文斯杯赛”,由国际乒乓球联合会主办的国际乒乓比赛。1980年8月在香港举行第一届世界杯乒乓球比赛,共有12个协会的16名选手参加。从1980年起每年举办1届,至1990年共进行了11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乒乓球
兵兵球尺寸每一次演变带来的影响。
沙拉拉接替徐寅生出任国际乒联主席后,立刻就提出了这个改革(比赛采用40MM的大球),第一次正式使用是在2000年2月在吉隆坡举行的第45届世乒赛上,2000年10月在扬州举行的第21届男子世界杯比赛上,马琳决赛3:0击败金泽洙,拿到了改大球后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乒乓球比赛改用大球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1、中国的传统打法是快攻,欧洲的传统打法是弧圈,球体从38毫米变成40毫米,球速变慢、旋转变慢,有利于运动员尽情拉大动作发力,对弧圈打法更有力,目的自然是为了削弱中国队的实力。
2、同以上所讲的,球速变慢,动作更随心所欲,比赛一个球的回合数就会变多,却是有利于提高观赏性,推广电视转播。
乒乓球项目发展到了今天,已经经历了很多的改革,其中单单是乒乓球的尺寸就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开始刘国梁的时代的时候乒乓球的直径是38毫米,后来改成了40毫米(误差范围是39.50-40.50毫米),再到了2014年,新球的直径标准由原来的39.50—40.50毫米上调到40.00—40.60毫米,如此微小的尺寸调整,却足以让乒乓球的旋转、速度与弹性发生明显变化。而且乒乓球的材料也从赛璐璐换成了一种高分子聚合物的新材料,国际乒联要求新塑料球一律采用“40+”的标注方法,与之前的“40”区分。
自从乒乓球进入了40+的时代,中外球员对于新塑料球的适应能力与感觉不尽相同。之前对丁宁进行了采访,对于新塑料球丁宁感觉改变最明显的特征是旋转变慢和速度变快。其中速度并非球的绝对速度,而是衔接球的速度比以前打赛璐珞乒乓球的时候快了。因为球现在打到球拍上没有什么停留时间,摩擦少了,更不好控制。张继科则认为,新球在接发球方面有些不规律,其他方面还算正常。
国际乒联每一次对器材或规则的改革,都会导致原有格局的分化重组。而在改革后迅速抢占先机的选手,往往会开创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国乒总教练刘国梁认为,“虽然中国男女选手都会师世界杯决赛,成绩算比较正常,但从过程看,某些运动员或多或少受到新球的影响,但现在还下不了结论,毕竟才刚刚开始。现在还有许多适应的地方,有的适应能力强,有的弱一些,但最终还是看谁的能力更强,慢慢地成为主导力量。”
好了,关于“乒乓球改革”的讨论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乒乓球改革”,并从我的解答中获得一些启示。